秒殺出清 - LANCOME 蘭蔻 絕對完美極緻活化雙精粹(5ML)x3入【Maya 名媛】絲綿柔軟圍巾-沙灘-防曬-造型#20160621-5 - 精選開箱非逛不可 - IOH 氣墊木質寬板按摩梳 木質齒梳-塑膠齒梳
【摩達客】(預購)(大尺碼3XL)美國進口The Mountain 抽菸拉斯塔狼 純棉環保短袖T恤 - 明星推薦Kenneth Cole_典雅飄鑽_鏤空時尚腕錶_白x粉紅錶帶-34mm - 好康每日【意都美 Litume】女新款 Polartec Thermal Pro 類羊毛輕量化防風保暖背心_黑-綠 P9162 - 哈燒新品

——寫在著名詞作傢王希異先生《歲月的光盤》出版之際

謝江(大竹縣)

“推窗望五峰,白鷺一行上青天。開門看島湖,碧水一泓托舟帆……啊,醉美大竹,天下竹之源,每一張笑臉都在綠色中璀璨。”最近,縣電視臺和各大廣場的LED,還有手機彩鈴,每天都在反復播放這首新歌,《醉美大竹》。極具竹鄉地域風情的歌詞,伴著川東小調的優美旋律,令人不醉也醉。這首歌的原創,是著名詞作傢、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王希異先生。

我的辦公桌右側時常放有一套《竹鄉神韻》,這是我縣重要的外宣產品,內裝兩樣東西:A盤,是畫面唯美、制作精致的宣傳片《美麗大竹請您來》;B盤,是一組歌詠竹鄉、清新靚麗的形象歌曲,其中一半以上是王希異先生寫的歌,《走進竹鄉》、《竹筍娃娃》等,頗受青睞。

王希異先生和媽媽是高中同學,從大人的嘴裡經常聽到關於他的過人才華,所以很小的時候我就開始崇拜他瞭。沒想到因為工作的原因,如今與王老的近距離接觸成為常態,更真切地領略瞭他的智慧和才氣,敬意更是翻瞭倍。先生是中國音樂文學學會、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四川省音樂傢協會、曲藝傢協會會員,原文化局副局長。他的作品都是高揚主旋律、歌頌真善美的,這與老知識分子的覺悟不無相關。他的創作沒有政治任務,沒有經濟報酬,全憑對文藝事業的滿腔熱忱。他常說“大河漲水小河滿”,隻有國傢好、民族好、個人才會好。

香港回歸那年,他寫的歌詞《回歸》,被《北京頌歌》的曲作傢田光親自譜曲,他覺得自己太幸運瞭,大作曲傢居然專門為他的歌詞譜曲。天津著名曲作傢王莘,一生寫過很多歌,最有名的就是大傢熟悉的《歌唱祖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希異的歌詞《信仰》讓他靈感迸發,他決定為之譜曲,作為向黨的十六大的獻禮之作。創作期間,王莘得瞭帕金森病,病危時居然顫抖著手,堅持為這首歌譜完曲,這讓王希異感動無比。記得《人民日報》曾發表過一篇紀念王莘的文章,題目叫《信念的力量》,專門寫瞭他病危時還堅持創作,文中特地引用瞭王希異《信仰》中的歌詞“葵花有個不變的理想,時時刻刻向著金太陽;少年有個不滅的信仰,永永遠遠跟著共產黨……”這首歌被天津電視臺制成MTV,迅速在全國唱響。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當得知大竹縣將舉辦“頌歌獻給黨”大型廣場文藝演出,他廢寢忘食地創作瞭《科學發展觀頌》。當此歌被宣傳系統以大合唱形式呈現於3萬多觀眾面前時,整個晚會瞬間被推向瞭高潮。“真理的陽光,普照著塞北江南;智慧的雨露,滋潤著億萬心田……”該歌曲後來被制作成MV,每晚在大竹電視臺播放,一時間成為瞭全縣的主題歌。為謳歌中國夢,他創作瞭《偉大的接力》和《追夢》;為呼應依法治國,他創作瞭《與法同行》和《法在身邊》;為表達魚水情深,他通宵達旦寫出瞭《群眾路線之歌》,“群眾是山,黨是海,山海相映風景最美麗。群眾是天,黨是地,天地合一書寫大傳奇……”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廣為流傳。縣委書記何洪波聽瞭此歌後,親自給他打電話,高度贊賞瞭他的作品和奉獻精神,並與之親切交談,春節還專程去看望他,讓這位老藝術傢倍感鼓舞和榮耀。

墻內開花,內外都香。2010年盛夏的一天,四川音樂學院師生開展“送文化進竹鄉”慰問演出。王老和我一起前去陪同。當男高音歌唱傢、川音的譚學勝老師提著行李剛走進東湖賓館大廳,王老一個鍵步迎瞭上去,緊緊握住他的手。當時的譚學勝十分詫異,心想這人我不認識呀,在場的我也有些納悶。王老剛自我介紹完畢,對方一下子緊緊抱住瞭這位戴眼鏡略顯瘦小的長者,聲音急促而激動。原來十年前,譚學勝憑借一曲《走進西部》進入瞭第十屆全國青歌賽的決賽,在央視的直播現場,他以98.5分獲得瞭當晚那場比賽的最高分。在當時西部大開發嘹亮號角的大背景下,選這首高亢豪邁的歌曲參賽,無疑給他加瞭分,實為明智之舉。而這首歌,正是王希異作詞,江蘇電視臺資深導演鬱洲萍作的曲。他萬萬沒想到唱瞭十多年,今天有幸與作者碰面,怎不激動萬分?他說,那首歌曾作為《走進大西部》專輯的主打歌放在瞭首位,成為“開門曲”,而且二炮文工團男高音歌唱傢、全國聲樂大賽金獎獲得者喬軍也非常喜歡唱它,曾兩次收錄在自己的歌碟中。

從古至今,全國范圍寫贊美老師的歌不計其數,王希異先生二十多年前也寫過一首,叫《紅燭頌》。此題材看似平凡普通,但是他用與眾不同的筆將“老師”寫出瞭新意,用民族唱法演唱,在中國教育電視臺精彩亮相。這是他在國傢級電視臺播出的第一首歌,甭提有多高興。1993年的除夕之夜,對王老來說是一個不眠之夜。杭天琪可謂當時紅得發紫的歌星之一,她在央視一套《春天的歌》專場文藝演出的絢麗舞臺上,用通俗唱法演唱瞭這首歌,隻是歌名隱去瞭一個字,叫《紅燭》。當電視機屏幕左下角“作詞”一欄打出“王希異”三個字時,他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充滿著喜悅,這無疑是他有生以來收到的最最珍貴的新年禮物。

如果說,黨性是他生命的支點,而傢鄉則是他創作的起點。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大竹人,用音樂文學和曲藝形式向全國全省宣傳大竹及其精神,贊美傢鄉的山山水水,是他畢生的信念。數十年來,他創作瞭大批頌揚大竹的作品,屢獲大獎,很大程度上提升瞭大竹這個小縣城的知名度。大竹縣因“竹多竹大”而得名,竹文化是不言而喻的地方特色,竹嗩吶、竹樂器的吹奏演奏是彰顯這一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為此,他傾盡心血指導《金鳳展翅》、《竹枝詞》、《竹謠》和《竹鄉嗩吶夢》等精品的打造。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節目先後榮登央視7套《鄉村大世界》,參加國際(成都)非物質文化遺產節表演,榮獲“全國嗩吶英雄匯”最佳花式獎。除此之外,他還專門就如何美化傢鄉,比如寫竹、畫竹、詠竹、歌竹、舞竹、塑竹等,提出瞭許多有深度的思考和有價值的建議。

曲藝是各種說唱藝術的統稱,大多以一種平視的目光來反映社會生活,表現形式生動活潑,喜慶祥和。而王老可謂巴山曲藝的一枝花,對曲藝曲種研究頗深,一般在創作前,還要去實地采風,捕捉靈感,然後用獨特的視覺和筆觸來構思。他創作反映科技興農的四川荷葉《大棚歌飛》,榮獲四川省群星獎金獎;四川車燈《買年畫》,在全國新農村文藝展演中博得眾彩,榮獲最高獎“金土地獎”;四川盤子《“五個特別”記心扉》,在“百場文化下鄉”巡回演出中,深受好評。他退而不休,潛心創作,把文藝演出的舞臺當作瞭宣傳黨的惠民政策的平臺。即使重病纏身仍在病床堅持創作,去年他生病住院期間,我去看望時,他依舊牽掛著四川清音《竹鄉茶館》的打造。梅花香自苦寒來。該節目在全省首屆農民藝術節和西部十二省曲藝精品展上,喜獲兩個金獎。

走進他的歌聲,就走進瞭他的心靈。記得有一次王希異先生告訴我,80年代的一天,重慶九龍坡區文化館一個叫彭夢偉的音樂幹部,給他寄瞭900元錢的稿費,說他寫的兒歌《悄悄話》被搬上瞭重慶的舞臺。他眉飛色舞描述著自己的作品第一次登上異地舞臺的樣子,那般天真,像個小孩。其實,他一直都是童心未眠,特別關心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創作瞭許多歡快的少兒歌曲,弘揚價值觀和傳統美德。他的《月光豆豆》,被廣西少兒藝術團編排成歌舞,登上瞭央視舞臺。“小蜘蛛,織網網,捉住蟲子當食糧。小蠶兒,編網網,造座房子真漂亮。小哥哥,撒網網,捕得魚兒裝滿艙。小姐姐,上網網,信息王國采寶藏。”這首寓教於樂的《網》,榮獲“達州市優秀童謠”一等獎。他引以自豪的作品很多,但《熊貓寶貝》可說是其中的佼佼者,被國傢文化部特邀,作為中國和奧地利建交40周年的文化交流活動的代表,到奧地利維也納的金色大廳演出,這是全省僅有的一件入圍作品,大獲成功。王老創作的很多歌詞除瞭登上舞臺和熒屏,還在《詞刊》、《兒童音樂》等刊物發表,多達500餘首。

有事沒事,王老喜歡到我辦公室坐坐,即便是在大街上巧遇,也要聊上一陣子。我常常被他的執著所感動,也常被他的繪聲繪色所感染。每每這時,我就會感嘆,像他這樣酷愛事業、心懷夢想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大竹之所以能夠連續榮膺全國文化先進縣的殊榮,正是有瞭這樣一批“老黃牛”,才名符其實,碩果滿枝。

也許是上天嫉妒他的才華,故意讓他的一生留有遺憾。人生最大的痛莫過於白發送黑發。王希異先生僅有的兩個女兒尚未成年,均因病不幸離世,老伴也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經常住院。在如此沉重的打擊面前,他將眼淚往肚子裡吞,把悲傷埋得很深,從不向命運低頭,在我們面前永遠是一張陽光般的笑臉。從他的嘴裡、眼裡、心裡,聽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沒有抱怨,隻有感恩,對黨,對社會。記得那是2011年的一天,由我帶隊,和剛評選揭曉的首屆“感動大竹”十大人物一道,赴各大系統和鄉鎮片區作先進事跡巡回報告。報告會上,我們含淚分享瞭先生題為《竹葉青青不肯黃》的感人故事,全場多次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他的默默奉獻和艱辛歷程,連同他的幾次哽咽,讓我們從頭到腳地被震撼,被融化。當晚,我徹夜難眠。

為防止出現青黃不接,王老特別註重發掘和培養青年文藝人才,尤其是原創作品的立意、分寸、技巧等方面,苦口婆心,毫不保守的傳授,幫助他們加快成長。在題材的選取上,他經常鼓勵年輕人要堅持“三多”:多反映基層普通群眾的喜怒哀樂,多表現縣域發展成就和火熱生活,多進行一些群眾關心領域的現實題材創作。為瞭圓滿完成幾屆全國新農村文藝展演的開幕式、閉幕式、專場演出等參演任務,他經常頂著烈日酷暑,親自到現場手把手指導青年演員們排練節目,反復打磨,精益求精。

天道酬勤,地道酬敬。王希異先生得瞭很多個全市第一:達州市第一個受到國傢文化部、人事部表彰的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達州市第一個獲得中國音樂傢協會歌詞創作“晨鐘獎”的詞作傢,達州市第一個長期致力於用音樂文學和曲藝形式同時向全國全省謳歌達州的文化人……他作詞的歌曲《泰山是你》、《春姑姑講童話》、《又見巴山夜雨》、《秋天的童話》等,先後榮獲全國大賽的金獎和銀獎。他的二十多首歌在央視播出,作品兩次參加央視青歌大賽,四次獲全國少兒歌曲創作大賽獎,多次榮獲四川省“群星獎”金獎、“巴蜀文藝獎”、達州市“五個一工程獎”等。譜曲後的眾多作品,或編入中小學音樂教材,或由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委會、中國唱片上海公司、成都星娛文化公司等制成CD、VCD、MTV國內外發行,或在中國教育電視臺及各省衛視播放。十年前,他出版瞭歌詞集《巴山情緣》,十年後的今天,《歲月的光盤》再度面世,由衷為他高興。

與縣內文藝界的朋友們接觸多年,給我最深的一個印象,就是竹鄉的文化人多、竹鄉的文化人真的有文化、竹鄉的文化人可親又可敬。文藝獎,是對一段時期的文化人及文藝作品的最高褒揚,備受關註。去年,首屆“大竹文藝獎”幾經專傢們的嚴格評選,最終揭曉,其中“特殊貢獻獎”僅授予兩人,一位是集編、導、演於一身的著名戲劇作傢張尚全,另一位則是集歌詞、詩歌、散文、曲藝、小劇創作於一生的王希異。他們都是竹鄉德高望重的文藝領軍人物,紮根基層的人民藝術傢,我們格外敬重的“大竹之寶”。

記得幾年前的一天,我到縣檔案館去查資料,在墻上的卷宗檢索欄上,挨個兒找尋單位名稱,居然看到瞭“王希異”三個字,排在江國霖、沈忠厚等人之後,作為本地名人存入瞭檔案庫,載入瞭史冊。這是他的殊榮,當之無愧,與他顯赫的創作成果和對竹鄉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突出貢獻,相匹配。

在王希異先生眾多的歌曲中,《巴山戀曲》可以說是我的最愛,幾乎成瞭我每天起床後的第一晨曲,音樂早餐。這首歌是他作詞,大竹籍在蓉發展的音樂人陳爽作曲並演唱的,非常好聽,我把它下載到瞭手機的酷我音樂盒裡珍藏,也常在空間裡與朋友們分享。“又是秋風涼,又是落葉黃,秋風落葉喚起我思鄉夢長長;又見雁南飛,又見月如霜,飛雁霜月勾起我思鄉淚兩行。千裡巴山,山高水長,我是你放飛的風箏,你是我停泊的一片海港……”

希異,不一樣的希望,永不停歇的歌者。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放歌、為生活放歌,這,就是王希異先生對自己本名的生動詮釋。

獲悉,再過幾天就是王老的70壽辰,兼以此文賀歲,唯願先生健康長壽,誕生更多的傳世之作,永遠沉浸在幸福的歌聲裡。

arrow
arrow

    zj0q3v0g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